據公布的行動軌跡顯示,哈爾濱新增7例確診病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例均與哈爾濱這一波本土疫情的重點人物——確診病例之一、87歲的陳某有關。此前,陳某4月2日因腦卒中到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就醫,4月6日轉診到哈醫大一院就醫,致使兩院同病區多名患者和陪護人員及護士感染。
首次出現醫生感染被確診
值得注意的是, 在這波本土疫情中,哈爾濱首次出現醫生感染被確診,他是確診病例王某(男,53歲)主治醫生,4月4日10時許,他還曾到單位附近永康大藥房給患者魏某(確診病例,男,68歲)買藥。
而之前公布的兩個無癥狀感染者護士,也成為確診病例。27歲的男護士劉某和26歲的女護士潘某,都來自市二院。
繼中學生感染后
又有一名女教師中招
另外,繼17日公布有一名13歲的中學生感染后,18日公布有一名女教師中招,該30歲的女教師,從4月1日開始陪同丈夫到哈爾濱市第二醫院住院治療。到4月17日被確診,中間經歷了半個多月,有過多次外出購物的經歷,還曾與丈夫及公婆乘私家車到呼蘭河口濕地游玩,到外面的餐廳就餐。
根據官方通報:從4月9日哈爾濱市新發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除了病例解某外,其余病例均與韓某(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境外輸入)及4月9日確診病例郭某、無癥狀感染者王某、曹某、李某和4月10確診病例陳某相關聯。
截至4月17日24時,哈爾濱共有50例病患(32例確診病例、18例無癥狀感染者)與這一波從美國返回哈爾濱的22歲女留學生韓某引發的本土疫情傳播有關。
哈爾濱的疫情防控是如何失守的呢?
3月19日,22歲的女子韓某從美國回到哈爾濱。當晚22時左右通過“手拉手”方式轉到哈爾濱市道里區富麗江灣小區。居家隔離的韓某隔離期間沒有發病、沒有癥狀,在3月31日、4月3日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解除居家隔離。而在4月10日、4月11日的兩次抗體檢測中,IgM為陰性,IgG為陽性。
《新冠肺炎第七版診療方案》中提到,IgM抗體陽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體陽性表示感染時間較長或既往感染,因此韓某被確定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
韓某在國外何時、何地感染過?追究這個已無意義。人們關心韓某自回國后病毒是如何傳播的?據哈爾濱市疾控中心與公安偵查機關聯合調查發現,韓某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了居住在同一棟樓、同一單元的曹某。
曹某與韓某是樓上樓下鄰居,分別居住在402室和302室,二人并不相識。據通報分析,曹某與韓某所居住的建筑為一梯一戶,整個單元共用一部電梯,電梯有可能是兩者共同接觸過的同一空間。此外另一種可能是,上下相鄰兩層因房屋結構也存在疾病傳播的機會。
雖然,兩者具體病情傳播以及關聯性還在調查,但不可否認,境外人員歸國“居家隔離”而沒有“集中隔離”為此超級傳播提供了可能。
哈爾濱市政府秘書長方政輝在4月15日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哈爾濱相關隔離政策以3月20日為界限分為兩個階段,3月20日之后,哈爾濱市對所有境外和國內高風險地區入(返)哈人員一律實行集中隔離14天。而3月19日回哈爾濱的韓某按照當時政策規定,執行了居家隔離觀察。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曾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解釋為什么不主張境外人員居家隔離。對于入境人員,如果等出現癥狀實際已造成傳播。新冠肺炎潛伏后期已有傳染性,如果入境人員在家庭中進行隔離,和家庭成員有生活接觸,當出現癥狀這種傳播已經發生。如果集中隔離,就可以規避這種現象。
如果按哈爾濱政府秘書長的解釋,韓某“居家隔離”是在哈爾濱發布境外回國人員必須隔離政策的3月20日前,意味著韓某居家隔離并無不當。
不過,健康時報記者查詢發現,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3月6日發布的《入境疫情防控溫情提示》顯示,來自疫情嚴重國家的入境人員需統一集中隔離14天。
如果哈爾濱對3月19日回哈爾濱的韓某進行“集中隔離”,也許就守住了第一道境外疫情輸入防線,也就不會出現后來的“1傳36”超級傳播事件。
新冠病毒,在哈爾濱撕開了一個口子。
在這次哈爾濱的超級傳播事件中,郭某明成為新一輪傳播的重要節點人物。
他就是4月10日官方通報的新增的1例本土確診病例,也是打破黑龍江省29天無本土新增病例的關鍵人物。
那么,人們要問,郭某明跟曹某又是什么關系呢?
曹某是一名無癥狀感染者(4月14日轉為確診病例),根據官方通報,曹某家庭成員之間交往頻繁,病毒在曹某家中進行了快速傳播。曹某的男朋友李某、母親王某苓均被感染。而母親王某苓的男朋友就是郭某明。
郭某明54歲,家住哈爾濱市道外區宏偉路,4月7日,郭某明在女友王某苓的陪同下,到市第二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經查郭某明體溫37.5℃并伴有咳嗽等癥狀,肺CT顯示有明顯癥狀,經專家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被轉送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4月9日,專家組會診認定他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確診患者郭某明與其女友王某苓(無癥狀感染者)在3月29日與陳某一家進行了聚餐,從而埋伏下了新一輪的聚集性病例。
87歲的陳某與郭某明是好朋友,3月29日這天,87歲的陳某帶著兩個兒子與郭某明和王某苓,一共7人聚餐。
目前已有5人感染。陳某與他的2個兒子都為確診病例。
“聚集性疫情是防治的重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曾表示。根據現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征的認識,發現有一些病例屬于輕癥,有一些病例在潛伏期有傳染性。有部分人在前期沒有任何明顯征兆,卻有傳染性,過了潛伏期就會有發熱、干咳等癥狀。在聚會、聚餐過程中,無法判斷一起聚集的人是否有傳染性。
聚會、聚餐時,相互交流頻繁,吃飯喝水張口,是病毒傳播的最佳途徑。既然這種疾病在人際間傳播能力較強,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就顯得極其重要。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提醒,為避免人群聚集引起的交叉感染,要減少出門、杜絕聚集,不去人多的地方,對自己也是對他人負責。
“目前,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并且我們還面臨著境外輸入性病例的壓力以及無癥狀感染者等傳播的巨大風險。因此,我們依然要遵守不聚餐、不聚集、出門戴口罩等相關規定,切不能存在僥幸心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喻成波提醒。
陳某一家人的感染是不幸的,然而,這場傳播鏈條仍在蔓延。
因聚餐感染的87歲的陳某因腦卒中住院,截至到4月16日,又引發了兩家醫院內26人的感染。新冠病毒驟然發威,形勢開始變得嚴峻。
4月2日~4月5日,聚餐后的陳某因腦卒中在哈爾濱市第二醫院住院治療;4月7日~4月9日,他又因出現發熱癥狀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治療。
“陳某入院前,我們都按照相關的規定對其進行了檢查,并未發現異常,才收治入院的,根據我們的了解,陳某之前并未表現出相關癥狀。”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工作人員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然而,正是這一原因,在醫院看病的陳某導致了兩家醫院的同病區病友及其家屬共26人被感染。
這場罕見的“院內感染”震動了公眾,也讓正在陸續復醫的各地醫療機構再次收緊。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林明貴認為,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對住院病人進行嚴格的篩查,做好病人與病人之間的隔離,避免醫院內出現感染。
針對此次事件中出現的院內感染事件,4月14日晚,哈爾濱市召開疫情防控會議,會議提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控指揮部工作要求,結合疫情防控的新情況、新變化,細化完善醫院防控流程,嚴防院內交叉感染,全面提升院感防控水平。
4月15日,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發布干部任免職名單顯示,60歲的秦德亮被免去該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職務。
追根溯源,復盤整個過程,可以看到三道防線,如果我們守住任何一個關口與節點,都有可能避免“1傳36”后果的出現。
由于本土新增疫情出現,截至4月11日下午3時,哈爾濱已排查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56人,哈爾濱對涉及的住宅小區單元、有關活動場所采取了封閉管控、消毒等措施。
另外,原定4月17日初中畢業學生開學也向后推遲了。
在黑龍江省紀委監委17日發布通報上,對哈爾濱市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力的18名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追責問責。其中,有對此次院感事件中的院方領導給予了相應的處分。
給予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傅松濱黨內警告、政務記過處分。
經哈爾濱市衛健委黨委研究決定,給予市第二醫院黨委委員、院長,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總指揮徐勇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給予市第二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副總指揮李宏偉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給予市胸科醫院黨委委員、院長紀濱英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經哈爾濱市第二醫院黨委研究決定,給予醫院醫務科副科長關玉強(負責該科工作)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經哈爾濱市胸科醫院黨委研究決定,給予醫院醫生馬秋野降低崗位等級處分;給予醫院技師于雷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經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研究決定,給予附屬第一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薄紅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過處分;給予口腔醫學院院長,附屬第一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牛玉梅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過處分;給予附屬第一醫院黨委委員魏云巍黨內警告、行政警告處分;給予醫務處處長朱孔東黨內警告、行政警告處分。
經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研究決定,給予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王曉春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給予附屬第一醫院保衛科科長李志國黨內警告處分;給予附屬第一醫院醫務科副科長李峒作黨內警告處分。
1.環境感染
據調查,從美國返回哈爾濱的22歲女留學生韓某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境外輸入)。曹某與居家隔離的韓某為樓上樓下鄰居,雙方沒有見面,共同居住生活在同一棟樓里,曹某可能接觸韓某所污染的環境(如電梯等)致病。
2.親友感染
之后,曹某傳染給男友李某及自己的母親王某苓和母親的男友郭某明。
3.聚餐感染
之后,郭某明與王某苓同陳某一家聚餐,87歲的陳某及兩個兒子參與聚餐,被傳染確診。陳某的兩個女兒也隨后被確診。
4.醫院交叉感染
陳某因腦卒中先后在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和哈醫大一院就醫,致使兩院同病區多名患者、陪護人員及護士被感染。